什么是好的月经
a) 总述:好的月经
1 周期有规律,一般是28~35天。
2 行经天数固定,一般3~7天。
3 形态正常:如颜色暗红、血量适中、无特殊异味,含有少量内膜碎块,不凝固等。
4 无明显伴随症状,如头晕头痛,腹痛泄泻,肢体酸软等。
b) 正常的月经初潮和绝经
1 女子以七为数,二七初潮,七七绝经。
2 一般最早11最晚18岁大姨妈首次驾到。
3 正常情况50岁左右大姨妈就来不动了,就是所谓的“肾气不足”,女人也就老了。
c) 正常的月经周期(什么是正常的月经周期及其重要性,异常的发生及原因)
1 正常情况“28天”为一周期,也有人一个季度来一次但是受孕正常的。
2 正常的月经要经历经前期、行经期、经后期、排卵期这四个时期。每个时期都有其特殊的任务。任何的混乱都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,妨碍受孕、妨碍气色、妨碍健康。
3 周期混乱,意味着身体内分泌紊乱,意味着容易生病或已经生病。经期提前或延后都不好,都是身体出现问题的表现。
4 气血瘀滞,月事阻塞,经期推后。身心病变,月事异常,经期混乱。胞宫受寒,影响月事,常年晚来。
d) 正常的月经量——每次30~80毫升,一般也就是十几片卫生巾就足够,如果消耗的卫生巾过多,那就是有问题了需要及时诊治调整,千万不要大意。
e) 正常的行经期——3~7天,向上浮动1~2天。
f) 正常的经血——均匀暗红色液态,不凝块,无异味。
g) 正常的白带——无色无臭,黏而不稠,润滑如蛋清。
为什么月经好,女人才好
a) 总述: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
经血好,则脏腑好;
脏腑好,则身体好;
身体好,则气色好;
气色好,则女人好。
b) 经前期(定义,意义,比喻)
1 月经周期中排卵期之后至下一次月经来潮之前的时期,约在月经周期的15~28天。
2 经前期综合症,即反复发作于月经前7-14天的烦躁、抑郁、疲劳、失眠伴有腹部及四肢水肿、乳胀、头痛等身心方面的综合征,在月经来潮后症状迅速消失或改变,调查中75%女性深受困扰。
3 经前期综合症为周期性发作,80%发生在生育年龄女性。身体状况的好转直接能够减轻经前期综合症的症状。
4 经前期是月经的准备期,很多月经问题是可以在经前期进行预防和控制的。比如腹痛、头晕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这时任冲二脉开始充盈,全身气血开始往子宫处聚集,正是进行前期调养的好时候。
5 一般应对方法:调整心态平和;少食辛辣刺激;注意保暖运动;适当补充VE、VC;蛋奶制品还有豆制品也应适当补充;
6 不要过早食用红糖、大枣、干姜一类食品,可能会适得其反。
c) 排卵期
1 排卵日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。
2 它会安排你什么时候能怀孕。如果它不能正常工作,那小宝宝什么时候来就真的不一定了。
3 排卵期计算: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加在一起称为排卵期。
4 一般应该尽量收集上午10点到晚上8点之间的尿液进行排卵测试,其中以下午2点~2点30分这段时间最佳,此时阳气最盛。尽量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收集尿液。
5 千万不要在早晨一醒来的时候验尿,在测试之前2小时左右,尽量减少饮水量。
6 排卵试纸的检测结果最好在10分钟内读取,10分钟以后再读就无效了。一旦你看完检测结果,就要把试纸扔掉,不可再用。
d) 行经期
1 大姨妈来串门的那3~7天。
2 行经时间应适当,时间太短,经血流不干净,集聚污浊,脸上气色差;时间太长,失血过多,精神不佳气色也差;时间正好,除旧迎新,气色好,身体好。
3 大姨妈怕冷怕刺激,喜暖喜平和。阳气随着经血流失,卫气不固,身体的“铠甲”变得疏松,容易被外邪入侵,所以行经的时候不要洗涮、着风,不要熬夜、疲劳,尽量让自己开心一点。
4 行经时宫颈口微开,子宫与外界相通,应当注意卫生和保养,以防细菌感染。禁止盆浴、爱爱等类似活动。
5 此时饮食应偏向于温和,适当吃一些温暖散瘀的食物会比较好。
e) 经后期
1 月经周期中月经干净后至排卵期前的时期。约在月经周期的第7~14天。
2 经期结束,身体机能恢复到一个相对比较良好的状态,可以去游玩娱乐,可以放心享用美食。
3 大姨妈下个月还会来,所以不要过于放纵,要循序渐进。
常见的月经问题,它们代表着什么
a) 白带异常
1 白带与正常情况相异。比如:有渣、异味、色重、粘稠、量多等。
2 色白则寒湿气郁,色黄则湿热重浊。白带颜色直接反映身体湿气是否过大,脾胃是否运行正常,同时也反映出炎症的情况,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检查。
3 调节情绪多保暖,少辣戒酒不熬夜。
4 《傅青主女科》“夫带下俱是湿症。而以‘带’名者,因带脉不能约束...加以脾气之虚,肝气之郁,湿气之侵,热气之逼”。白带异常即体内湿邪作祟,脏腑不能管辖。
b) 便秘
1 大便异常,或干涩或粘滞,开始蹲厕所。
2 小肠火旺,蒸干大肠,便干秘结,排出不爽。气血津液都去了子宫,内分泌失调,其余地方的水分就会相对不足,脸上也可能出现干燥的诸多症状,应及时补水去火。
3 少食辛辣多喝水,绿豆百合银耳梨。
c) 痤疮
1 大包小包落一脸,又疼又难看,一不小心还会感染,一旦行经正常,就在留下一个痘印后消失。
2 湿热之气聚体内,发火上炎出疮疖。身体里面水液代谢异常,激素水平紊乱,湿热内蕴,身体受不了就会长出小脓包。
3 这个时候就应该“清火补血滋阴液,早睡早起降内热”。补充维生素,适当吃一些通便的粗纤维食物,注意补水注意睡眠。
d) 烦躁
1 焦躁易怒,心神不宁,总之看什么都不爽。
2 由于气血不足,抑或肝郁气结,造成虚火上炎,导致失眠多梦、两肋胀痛、身体不适、心神不安等症状出现。
3 适当补充蛋白质和钙质能够较好的镇定安神,薰衣草或益母草茶也能够起到安神调养的作用。补血补气的同时,做一定的心理疏导会有很好的效果。
e) 腹泻
1 俗称拉肚子,严重时可能造成脱水症状,引起电解质紊乱。当然首先应该排除感染性原因。
2 脾胃虚寒,素来病弱,失血散阳,累及肾阳。平常就像林妹妹一样的妹子们,在月经期间更加的弱不禁风了,胃口也不好,吃什么都不消化。
3 此时就应该注意食饮要温暖,四季不着凉,养胃健脾,固本培元,适当吃一些坚果什么的会有好处。
f) 经后腹痛
1 大姨妈走了才开始的小腹痛感,有坠痛、酸痛、涩痛等。
2 血海空虚,子宫内刚刚将经血排出,经络内气血还没能及时补充,阳气不能收敛,气血不充足,心血不充盈,造成情绪低落,少言懒语等贫血症状。
3 补血补气,红枣桂圆,适时食用香蕉,补充一定的多巴胺,心情会变好。
g) 经前腹痛
1 一般出现在经前期,大姨妈来之前,小腹坠痛、胀痛、绞痛等。
2 厥阴肝经瘀滞不通,气血不能畅通运行,经血无法顺利在子宫聚合,从而导致子宫空虚,引发疼痛。
3 也有可能是子宫肌瘤等妇科问题的反映。一些人在服用避孕药后也会出现或加重此症状。
4 温化疏通厥阴经,按压推拿大腿内侧前部以及大腿外侧正中,或者用青陈皮和红茶泡水代茶饮,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减轻疼痛。
h) 经血量多
1 姨妈每次消耗很多卫生巾,3~5包还嫌不够,都来不起了。
2 《证治准绳》说“为虚热,气虚不能摄血”,经血没有足够的气去控制,就会不知节制的流出。
3 补血与清热并行,保护脾胃根本,适当将茯苓、山药、白术、百合等粉剂加入日常米粥当中食用,可以适当改善。
4 不可私自使用大量苦寒之物去火,应尽量选用较为温和的或遵医嘱。
5 长期此症当注意,应预防子宫肌瘤等问题。
i) 经血量少
1 经量太少,几片卫生巾就能搞定。
2 虚寒痰湿身体弱,大便溏软不成形,肥肉的地方按压有颗粒感,痰湿瘀阻经络,气血运行受阻,就好像交通管制一样,会堵车,道路下游的车辆就会少,血量就会不足。
3 同时要预防器质性病变问题,不一定局限在子宫等生殖系统。
4 补虚散寒壮营卫,肉桂粉适当的加一些在日常饮食中会有比较好的效果,另外平时多到户外跑两圈运动一下,不只能带来好心情,而且可以还你一个好身体。
j) 经血色淡
1 经血来的清汤寡水,只见液不见血,或者血色很淡,不是正常的暗红色。
2 气血不足兼有寒,多数还伴随营养不良等问题,过度减肥的后遗症多是如此。还有皮肤粗糙、晦暗,身体容易疲倦等并发问题。
3 改善方法主要在于保证睡眠,不过度减肥,多吃粮食谷物,多做有氧运动,补血散寒,可以适当添用枸杞、肉桂、大枣、姜片等小物。
k) 经血深红
1 经血红的浓墨重彩,颜色有一种不舒服的新鲜感。
2 血热上火,长此以往,容易造成血虚血少,同时伴随脸色萎黄或者苍白干燥。
3 恰当的应对方法一般是经期滋阴降热,经后期适当补血补气。排除器质性病变后,如果经常如此,应当在经前期减少热性食物的摄入。
l) 易患感冒
1 经期容易感冒鼻塞,畏寒恶风。
2 失血散阳,卫气不固,人体内阳气随着血液排出,造成相对不足,不能巩固人体的“铠甲”——卫气。造成外邪闯入,外感寒热等。
3 西医上讲,因为此时身体内血液进行大清洗,免疫功能会出现一定紊乱,白细胞减少,所以容易导致感冒等症状的产生。
4 此时应该适当提升阳气,注意保暖,尤其是后背颈项部位,同时保证睡眠,因为睡眠是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恢复的重要方式。
m) 乳房发胀
1 经期乳房胀痛或胀痒,周期结束立即好转。
2 除了确实是乳房在发育以外,大部分是由于肝气郁结、气血少。疼痛会影响情绪,令脾气变坏。持续时间长久容易引起乳腺增生,甚至病变为乳腺肿瘤。
3 处理方法首先就是要在平常的时候正确按摩两乳房,同时注意疏肝理气和补血,比如用橘皮泡水喝,既使白水清香可口,又能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,再加点枸杞,滋阴补血有很好的效果。
n) 身体酸痛
1 姨妈来的时候,全身酸痛不想动。
2 可能素来气血少,筋脉不够柔和,或者寒湿阻经络,所谓不通则痛,而且应当谨防关节炎的隐患。
3 目前没有太好的处理方法,只能是日常多保暖,美丽冻人是绝对不可取的,晚间热水泡脚会有一定缓解的效果。
o) 小腹坠胀
1 小腹坠胀闷痛阵阵,绵绵不绝。
2 气滞血瘀,腰腹受寒,长期如此,小心妇科炎症,如盆腔炎、附件炎、子宫内膜炎等。
3 主要应对方法,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多是活血散瘀,温宫升阳,保持子宫或者是腰腹的温暖柔和,并且及时进行检查,适当清洁消炎,维持私处弱酸环境。
p) 行经腹痛
1 行经期腹痛或痛至腰骶(尾巴骨),一般在第一天出现,俗称痛经。血中有凝结块,不均匀。
2 这是由于气血下行受阻,不能正常的抵达子宫并排出,从而引起的疼痛。寒、湿、瘀皆可致病。久病不治或可出现子宫肌瘤增生等病变。3 这类问题多要靠平时的护理,日常保暖不可懈怠,活血散瘀的药物食物要遵医嘱,多加注意,定期体检。
q) 行径缩短
1 大姨妈到访时间少于3天。
2 气虚血虚湿气重,经络瘀阻不畅通,从而经血排出不充分,容易形成巧克力囊肿等问题。
3 适当运动,保持身体好状态,促进经血排空,注意饮食营养,尽量食用易消化的食品。
r) 行经延长
1 大姨妈赖着不走超过一星期,或者淋漓不尽、断断续续,有的人可以持续全月。
2 血虚且血热,经络瘀阻不能收敛,就好像水龙头关不上一样,面色发黄不红润,倦怠乏力消化差。此时还应注意预防子宫肌瘤等问题。
3 普遍方法是先补气血后清热,通经健脾助消化,吃一些味道偏酸的食物会有比较好的效果。
s) 眩晕
1 大姨妈来了,头晕眼花看不清东西。
2 气血不充盈,头目失养,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脑消耗;体内湿重,脾气不足,妨碍气血上行,不能将足够的气血泵到头部。
3 调养脾胃,祛湿活血,补血补气,百合银耳枸杞羹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t) 有血块
1 经血中有大块小块的血疙瘩,常伴随腹痛腰酸。
2 着凉、上火、郁闷,都可形成血块,同时引发小腹胀痛。
3 有寒散寒,有热去热,理气化瘀,暖宫滋阴,使身心整体都处在一种平和温暖的情况下。
u) 经期前后不定
1 姨妈行程太复杂,忽前忽后的,总让人措手不及。
2 这一般是由于肝气不顺,气血不足,常出现在心思细腻,敏感纠结的妹子身上。长此以往,容易引发乳腺增生、子宫肌瘤等问题。
3 妹子们平时就应该放宽心,别着急,适当发泄,别委屈自己,女生要对自己好一点。疏肝气,平肝阳,兼或滋阴补气血,让气血通畅,不但月经好,也能美容呦。
v) 月经提前
1 还不到日子,大姨妈就来了。
2 多数情况是由于血热伤津,即上火导致的耗伤体液,容易导致体内燥热,皮肤过敏,焦黄有斑等问题。
3 一般应对方法就是从经前期就开始“滋阴补血,清火去热”,少食辛辣,维持心境平和。
w) 经期延后
1 大姨妈老是来晚,一天一天往后错。
2 如果不是服用药物,或者心理原因,则多为气血不足,兼有可能着凉了。长期习惯性经期延后有可能导致更年期提前、早衰之类问题出现,急需密切注意。
3 目前只能是尽量合理的补气补血,注意保暖,尽量每天都有好心情。
那些你必须知道的妇科病
a) 妇科炎症
1 妇科炎症是女性的常见疾病,主要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的炎症。
2 危害:炎症会蔓延,引发恶性病变;危害免疫功能,身体更加虚弱;
器官运行失常,受孕安胎不易;用品交叉感染,危害家人孩子。
3 自查:白带异常,或脓或渣异味大,颜色变化有血迹;
下腹坠痛,绵绵不绝时间长,或者伴有灼烧感。
4 注意卫生,维持平衡,放宽心态,及时就诊,合理爱爱,共同维护。
b) 乳腺增生
1 乳房胀痛有肿块,单侧双侧不一定,摸起来疙疙瘩瘩。
2 自查:胸部胀痛有肿块,分布不均,不粘连,能移动。部分乳头会发痒,出现溢液“泌乳”,或者胸闷气短。
3 应该及时就诊,平时应该正确的对咪咪进行按摩,促进咪咪血液循环。
c) 子宫肌瘤
1 临床研究证实,子宫肌瘤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。性生活不和谐或精神长期抑郁的职场女性易发。
2 自查:经血淋漓,有时在非经期也会出血,下腹腰骶经常痛,腰膝酸软。白带可能会有脓或者带血粘稠,平躺时自摸小腹,能够摸到明显包块。
3 及时就诊,不要做丁克一族,生育小孩不仅是传宗接代,更是对身体激素水平的调整,不要经常服用避孕药,擅自进补雌性激素也是不对的。
d) 宫颈癌
1 临床上以慢性宫颈炎多见。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,呈粘稠的粘液或脓性粘液,有时可伴有血丝或夹有血丝。
2 自查:白带异常,脓状粘稠异味大,颜色变化有血迹;下腹坠痛,爱爱途中易出血,外阴瘙痒腰骶痛。
3 及时就诊,严遵医嘱,保持私处清洁,一定时期内减少或者禁止爱爱。